联系方式

西安租父母分享:为什么越恨父母,长大却越像他们?

2021-5-15 21:54:12      点击:

西安租父母分享:为什么越恨父母,长大却越像他们?

早晨看到家庭群里有一个抖音的视频,在讲“为什么越恨父母,长大却越像他们”?

视频谈到:

恨是很表层的东西,恨是因为他们当初没有这样地给予你,所以你恨他们。

但是对于孩子来讲,在潜意识的底层天生有一种更强烈的动力,那就是对父母的爱。

所以有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既恨他们、又爱他们呢?我们的潜意识会让我们成为“他”,通过和他一样表达了爱,通过恨表达了对他的抗拒与分离。

我看了之后,就评论了一句:“这个人用的是精神分析理论,但精神分析还没有学透,如果真是这么简单,那创伤就太容易解决了”。如果“恨”不被尊重,“爱”无从说起

想想如果是十几年前,我自己的临床和理论积累都不够丰富的时候,大概也会采用这么简单的解释。


这些话听起来都对,但是离真正理解“越恨越像”却还有很远很远,离接纳人性中的柔弱与无助,也还有很远很远。图 / Tuan Anh Vu

这大概就是理论与临床的差异,临床性的理解要复杂和精微得多——

首先,父母与子女之间,恨是天然存在的。

就像那个视频里讲的,恨来自“未被满足的期待”,来自“愿望的受挫”,受挫体验进一步激活愤怒,愤怒累积起来,一直不能得到理解和释放,就会产生恨。

而作为普通人的父母和子女,这一生一定会让彼此有很多的受挫,也就无法避免彼此内心产生对对方的恨意。

我们的文化中,是回避“亲人之间有恨存在”这一事实的,所以我们从文化中吸收到的对恨的态度就是否认、回避、拒绝,还有就像那个抖音视频那样的合理化。

但现实状况是,如果“恨”不被尊重的话,“爱”是无从说起的。

其次,恨是一种强有力的粘合剂,将彼此有期待的人紧紧粘合在一起,这个粘合的力量并不比爱弱,甚至更强烈。

只不过是,爱的方式联结起来的彼此,会更轻松和舒适,更具有成长性;恨联结起来的彼此,会更痛苦和压抑,更具有破坏性。

每一次恨,实际上都是再一次将对方与自己紧紧捆在一起不松开,牢牢地将对方纳入到自己的生活里去。

第三,恨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情感,最重要的价值,是保护我们远离危险和伤害。

一个孩子如果有能力恨施虐的父母,他的发展往往比认同施虐父母的孩子要好一些。

恨还是成长的推动力量,推动一个人有可能放弃与照顾者(主要是父母)融合的期待,不得不朝向独立发展。图 / Good Studio

所以,恨本身是很中性的,无关好坏对错。

但是一个人如何感受和定义恨,如何被回应恨,以及在文化环境中被如何对待恨,恨的转归会是非常不同,恨在一个人生命中所起到的作用也非常不同。

最理想的状态是:我恨着我的父母(子女),但我也爱着他。恨,但是不伤害他攻击他,爱,但是不吞噬他控制他。

恨可以真诚言说,爱可以自由表达,这就是好的关系。无论爱恨,都有“认同”

恨在得到尊重的前提之下,我们再去探索“像父母”就会容易一些,一切的发生,其实都是一个孩子帮助自己好好活下去的努力。

一个孩子出生后,他完全生活在父母的照顾之下,那个照顾他的人,给予他食物、怀抱,给他换尿布,安抚他的痛苦,所以对于一个孩子来说,在他生命的最初几年,父母是他最重要的理想化的认同对象。

孩子要理想化父母,一个是因为他需要感觉父母是全能的,可以让他得到安全和满足;

一个是当从父母那里感受到挫败性体验后,他对父母的理想化可以保证他能够继续保持对父母的依恋,从而消化受挫体验,进而保证他的内心体验是安全的,关系是可控的:

父母是对的,冲突是因为我的错,只要我改掉错,就还可以重新得到父母之爱。

对理想化的父母,孩子在内心保持拥有的方式就是认同:

让自己成为父母那样的人,这样孩子就可以缓解与父母的现实分离所带来的焦虑。

所以,对一个孩子来说,不管对父母是爱是恨,都会有认同,都会部分成为父母那样的人。

小时候我们更容易发现自己对父母的恨,长大后,在与当初相似的情境下,我们会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自己所恨的那个人,比如对着子女咆哮。

西安租父母http://www.51zur.com/

Copyright 2019 www.51zur.com 租临时演员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

热门搜索:上海租父母,北京租父母,广州租父母,南京租父母,杭州租父母,济南租父母,成都租父母,重庆租父母,西安租父母,武汉租父母,找人扮演父母,租临时演员